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
2012本科质量发布--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目  录

前 

一、学校基本概况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办学定位

(二)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 生师比

(二)师资结构情况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四、教学建设和改革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三)教材建设

(四)教学改革

(五)实践教学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二)学生获奖情况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四)社会评价

七、特色发展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对策

结 

 

 

前  言

2012年度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要求,积极准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三套班子的领导下,狠抓各项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建设、质量工程和特色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努力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朝着“成为江西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服务的国内一流民办高校”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学校基本概况

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投资创办,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999年5月建校时名称为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高校,定名为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2009年4月,获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286.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4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7亿元;藏图书文献资料265万册。学校设有14个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二级学院和一个教学部:计算机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与信息、经济管理、艺术、传媒、外国语、生物与环境工程、航天航空、建筑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文、政法、体育学院和思政公教部。现有本科专业38个,共有统招本、专科在校学生24698人,其中本科学生13071人。办学以来,为江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本、专科专门人才60981名。

目前,学校建有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十二五”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校级教学团队7个,校级精品课程40门。

学校坚持“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弘扬“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倡导“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办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办学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法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类型定位: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高校。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适时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人民满意、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

服务目标定位:立足江西,面向长珠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为落实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学校设置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学科3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十二五”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

表1   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学科

专业

数量

比例

1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土木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

18

47.3%

2

理学

应用化学

1

2.6%

3

经济学

金融工程

1

2.6%

4

管理学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3

7.9%

5

文学

英语、日语、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4

10.5%

6

法学

社会学

1

2.6%

7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

2.6%

8

艺术学

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文化产业管理、表演

9

23.6%

 

 

 

1.png

图1  本科招生专业学科分布图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全日制在校生共有24698人,其中本科学生13071人。

表2  全日在校生分布情况一览表

全日制在校生总数

全日制本科生人数

全日制专科生人数

本科生所占比例

24698

13071

11627

53%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近年来,在全国民办高校生源总体缩减的背景下,学校逆势上扬,连续出现高报考率、高报到率、高稳定率的喜人形势。2012年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收本科新生4519 人,其中江西省招收本科生2250 人,20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均高于当地录取最低控制线。

表3   2012年招生数及生源质量一览表

序号

省份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1

北京市

388

382

408

392.5

2

天津市

357

372

399

372

3

河北省

444

376

483.5

452

4

山西省

398

369

435.9

422.4

5

内蒙古自治区

344

311

378

352

6

辽宁省

465

404

476

414.5

7

吉林省

349

364

352.5

384.5

8

黑龙江省

393

370

407

374

9

上海市

378

358

378

358

10

江苏省

185

202

206.5

221

11

浙江省

481

479

500.5

492

12

安徽省

511

432

525.5

470.5

13

福建省

494

449

504.5

483.5

14

江西省

412

338

450.5

385.3

15

山东省

502

502

524.5

510.5

16

河南省

451

462

480

472

17

湖北省

455

448

483.5

470.5

18

湖南省

518

432

533

477.5

19

广东省

536

517

539

526.5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5

440

486.5

470

21

海南省

539

545

573

565.5

22

重庆市

478

438

488

453

23

四川省

432

428

447

447

24

贵州省

367

290

411

350.5

25

云南省

423

372

439

396.5

26

西藏自治区

285

244

285

246.5

27

陕西省

405

331

438

388

28

甘肃省

375

370

423

479

29

青海省

322

321

372

338.5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385

303

393.5

338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90

311

410.5

360.5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自2005年升本以来,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选拨和培养工程;院级省级名师工程;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工程等“五大工程”有针对性地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外引和内培,建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

(一) 生师比

学校现有统招本、专科学生24698人,折合学生数24726人,专任教师1338人,兼职教师102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37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0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生师比为17.8:1(表四)。各专业的教师全部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要求,教师数量能满足本科各专业的教学需要。

表4 生师情况一览表

类别

人数

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学生

全日制本科生

13071

13071+11627+280*0.1=24726

全日制专科生

11627

函授学生数

280

教师

专任教师

1338

1338+102*0.5=1389

外聘教师

102

生师比

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17.8

 

(二)师资结构情况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77人(其中正高102人、副高375 人),副高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35.6%;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92人(其中博士53人),比率为51.7%。

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教师623人,所占比率为46.6%;36岁-45岁教师318人,所占比率为23.8%; 46岁-55岁教师181人,所占比率为13.5%,56岁以上教师216人,所占比率为16.1%。

图2 专任教师结构比例图

 

2.png

3.png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规定,凡承担本科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必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新聘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主讲教师,个别暂不具备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其开展教学工作,实行传帮带。全校1338名专任教师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1142人,具备主讲教师资格的有1084人,占主讲教师比例为94.9%。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为了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要求教学一线的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完整讲授一门课程。2012年度承担本科课程教学的教授、副教授人数为410人,承担本科课程为405 门次。

 

表5   本科主讲教师及教授授课情况

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

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

3.授课情况

总人数(人)

其中

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

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

符合岗位资格(人)

教授(人)

副教授(人)

为低年级授课的教授(人)

为低年级授课的副教授(人)

3686

1142

1084

98

312

52

136

112

293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的原则,不断加大教学工作经费的投入。2012年学校用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及学生活动经费等专项建设经费954.01万元,新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费1105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总支出3494.9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413.5元,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表6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一览表

教学日常运行总支出

学校教育专项经费支出(万元)

教学改革支出

课程建设支出

专业建设支出

教材建设支出

实践教学支出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

总数

其中:

校外

3494.98

84.95

88.74

157.19

38.25

531.33

232.24

53.55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学校面积

学校现有五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300.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81万平方米。

2、教学行政用房

教学行政用房594395平方,有普通教室1298间,座位数88926个。

3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现有图书馆4个,馆舍总面积达61354平方米,现有阅览座位4990席。馆藏纸质图书274.44万册,生均藏书110.98册,纸质期刊938种,电子图书121.6万册,电子期刊6000种,各种数据库16个;学校建有主干带宽1000Mbps,快速安全、运行稳定、服务便捷、有线校园网络,并无线交叉覆盖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硬件基础环境日趋完善,VPN、短信平台等信息化基础服务日益丰富。目前,学校教务、图书、财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4、各类教学设备建设与利用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7亿元,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134个,其中计算机仿真实验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电控制实验中心已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教学实验用计算机4728台,多媒体教室205间,座位数20588个,外语教学计算机房(含语音室)28间,座位1820个,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92个。拥有标准体育场,综合室内体育馆、高尔夫球练习场, 室内练功房、游泳馆以及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等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施。

四、教学建设和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制定了《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在设置新专业时,严格进行社会调研,根据学校建设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合理申报新专业,2012年度根据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我校新增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与科学、新能源工程与科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热门专业。同时,学校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大对工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减少、淘汰陈旧过时专业。目前,学校约40%的专业为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工科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达到47.3%,学科专业布局贴近我省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人才需求,大大地提高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2、注重特色培育

学校不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及建设标准,注重过程监控和专业特色培育,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机电工程、工商管理、文化及创意、新能源工程等5个优势学科专业群落。目前,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专业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英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建立了“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并以合格课程为基础,校级优秀课程为平台,省级精品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要求每个本科专业建设1—2门校级优质课程,省级特色专业要有省级精品课程,积极争取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前已有《管理学原理》、《机械制图》、《英语泛读》和《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电工电子技术》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

2、平台课程建设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2012年,学校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平台课程,所有专业均按照“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职业方向接口平台”设置课程,通识课平台课程中,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都有一定的表现。另外加大了通识课平台中的选修课建设力度,引进了10门网络课程。在职业方向接口平台课程建设时,要求院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鼓励设置与企业对口的校企课程。

3、修订课程标准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平台要求,学校进一步组织修订了各专业教学大纲,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各实训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实验(实践)+实训+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总要求下,制定完善了实验实习大纲。

表7  全校开课情况一览表

本科课程门数(门)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网上教学

多媒体教学

小班授课

1124

847

277

10

307

820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项)

双语课程(门)

省部级

校级

合计

总数

其中:国家双语教学示范

 

6

40

46

11

0

 

(三)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和建设,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选用及评价暂行规定》,实行任课教师、学院、学校三级选用制度,教材评价制度,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坚持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要使用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目前,使用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468种,占使用教材的56.25%。同时鼓励我校教师编写适合学校应用型培养要求、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用书。2012年,学校自编教材17部,其中获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

(四)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制订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途径与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厚实基础、强化应用、对接市场、服务地方”的原则,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体现办学特色和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3平台+接口”的人才培养模式。

2、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

学校鼓励教师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大胆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的特色,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会、说课比赛、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等途径,引导教师积极探索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开发现代化、多样化、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软件,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校对英语试行分级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应用为导向进行教学,体育课程推行“俱乐部制”。

 

3、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研究,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培育新的优秀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三年来,有55项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获准立项,有35项已全部形成成果结题。2012年我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 项。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4、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按照“注重申报、结合进展、突出成效”的原则,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质量工程申报与建设工作,加强项目检查力度,推动项目建设出成效。

2012年度,我校组织推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学科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并成功获批。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继续加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项目的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同时,学校还在多媒体竞赛、教学成果等方面斩获佳绩。   

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为了确保项目质量,推动项目实施,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工程检查制度——采用定期专项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专项检查以汇报、答辩的方式,考察项目建设进度、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随机检查重点考察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解决。

(五)实践教学

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构建了“实验(实践)+实训+实习”的三实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实践)教学

校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教务处下设实践教学科,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达30%。学校现有用于本科教学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134个,根据实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实验(实践)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95.8%。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目前已有46个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2、实训实习

我校各专业在培养计划中均安排了1-2周的集中职业技能实训环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实训内容从易到难,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 加强。学校坚持与政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至2012年8月,每个本科专业均有2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2个,为学生实习实训以及科研创新搭建了平台,并联合开展学生科技竞赛、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

3、社会实践

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工作界面,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劳动锻炼、勤工助学、专业调查与专业实践。学校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激励机制,开展了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到2012年,学校共建有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2个,设立大学生见习岗位150个。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2支实践服务队被评为全省优秀服务队,共有129位教师参与了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省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2人。

4、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学校按照《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都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8人。同时,学校建立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制度,激励师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2012届毕业生中,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应用性选题占71.6%以上,同时,学校开展了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总结工作,评选出56篇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创新基地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和专利多项。2012年,300余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大学英语竞赛等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视为立校之本,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几年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的良好格局。

(一)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1、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坚持将教学工作确立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理事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坚持以讨论研究教学工作为主要议题。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和校领导带队督查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一个教学单位,经常到一线教学单位讨论研究 教学工作,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学期结束、新学期开始之前,学校都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并部署教学工作。

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学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咨询、评议、审议和决策,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改革等进行咨询、研究、决策。

2、制度保障教学

2012年,学校制订、修订、补充完善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办法》等96项教学管理文件,并汇编成册予以执行。建立了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把教学督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职务评聘岗位津贴分配等方面,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向教师倾斜,对在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3、全员服务教学

学校树立为教学中心服务的理念,坚持大教学观,将全校所有工作全部纳入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范畴中。学校设置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配齐了管理人员。全校各部门把服务教学、支持教学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师薪酬体系,增加基本工资,增加本科教程课时津贴,让所有教职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中。

4、财力优先教学

学校在财务预算中,采取经费切块办法,优先确保教学日常需要;对教学所需经费,优先审批、优先报销、优先支付;在年度财务决算中,严格检查落实。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强化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了由决策、管理、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控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个体系体现过程性、多层次性、全员性,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整体功能。

2、强化教学过程监控

学校实施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等制度,并形成了学校和学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和质量状况全面进行督察。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对教学大纲执行、课堂讲授、作业、辅导答疑等情况进行督查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对实验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考核、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等工作状态进行督查;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上,分初、中期、和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对课程考核的命题、试卷管理、试卷评阅、试卷分析等各个环节按要求进行了检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的参谋、指导和评价作用,通过听课和调查研究等方式,及时反映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定期出版《督导简讯》,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3、开展各类教学评估

学校已经进行的评估种类主要有课程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学生学习评估、教研室活动评估等;通过听课巡查、教学检查、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座谈会、问卷调查、大学生信息员、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了评教评学信息资料库,进行了教学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利用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加强对教学工作状态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了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填报工作,并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2012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截止2012 年8 月31 日,学校生师比为17.8 :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51.7%,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6%,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85.6元/生,生均藏书量110.98余册/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79平方米/生,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413.5 元/生,能较好地满足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2年5月4至24日,学校督导室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人次为14875,其中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人次为14238,占95.7%,不满意人次为637,占4.3%。教职工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比较满意。同期,学校督导室在教职工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人次为2568,其中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人次为2364,占90.9%,不满意人次为204,占9.1%。

(二)学生获奖情况

2012年全校学生参加学术科研竞赛获奖173项4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129项;学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22项,其中国家级奖7项、省级奖15项;反映学生专业和知识能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有37项111人次获省以上奖励,其中2项6人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5项15人;在第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赛中获奖12项,获奖人数60人;在江西大学生英语比赛中有1人获口语一等奖、1人获特等奖;在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举办的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中,连续10年获得优异成绩,共获得23个团体总分第一名、1013名学生获奖,其中301人获一等奖。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1、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攻读研究生情况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率较高。2012届毕业生中有12人考取研究生。

 

表8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2012届学生人数(人)

毕业生人数(人)

未按时毕业生人数(人)

毕业率(%

663

661

2

99.7%

表9 应届本科生就业率

2012届学生人数(人)

毕业生人数(人)

授予学位人数(人)

应届本科生授予学位率%

663

661

661

98.2%

 

2、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和就业指导课建设,成立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和大学生创业协会,将《就业与创业》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并且不定期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开辟就业网站、编印就业指导材料,指导帮助学生就业。学校每年在校举办万人百企招聘大会,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选择平台。

201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65%,再次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共有本科毕业生661人,其中在政府机构2人、事业单位15人、部队2人和出国2人、升学12人,占4.99%;在企业中就业有587人,占88.8%;创业、灵活就业和其他就业项目39人,占 5.9%。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好,尤其是工程类专业相关度更高。就业区域占比为江西 58.1%、长江三角洲23.6%、珠江三角洲11.8%。

(四)社会评价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分析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优秀占30%,良好占67%,合格占3%。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较为满意,对毕业生在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调查显示其满意度分别为98.5%、97.1%、99.3%、97.8%。不少毕业生从基层技术人员已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北京住总集团、中铁集团、欧菲光公司等上市公司对我校毕业生适应能力非常满意,每年都来我校招聘。浙江正泰太阳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等企业评价学校毕业生工作扎实、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强、潜力十足、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社会对学校评价

学校健康稳定发展,受到中央及省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学院、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连续4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在中国校友会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三名,被评为全国4所“五星级”民办高校校之一。 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莅临学校视察时说:“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很好。”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莅临学校视察时称赞学院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实用性和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同志莅校视察时称赞学校有四好:一是有一个即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好法人;二是一个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好理念;三是有一支紧紧围绕人才战略目标,专任教师已经达到了1338人,教授102人、副教授375人的好师资队伍;四是有一个学历高、职称高、专业、团结、协作的好班子。

七、特色发展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办学条件,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平台+接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本着“厚实基础、强化应用、对接市场、服务地方”的原则,制订了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体现办学特色和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3平台+接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3平台”即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主干课平台,“接口”即学生培养方向与职业岗位方向接口。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实验+实训+实践”,即“课程实验+每学期的集中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的“三实”实践教学模式。

2、贴近需求的专业布局

学校根据江西省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建设重点。近几年来,为策应“六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决定以及省委书记苏荣视察学校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专业的要求,优化了专业结构,构建了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贴近我省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幅提升。

3、军魂育人的德育工作方式

学校依托江西是“红色摇篮”、南昌是“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创办学校的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源于解放军驻赣部队下属的工厂、企业集团和学校的创办人是部队培养的优秀企业家等独特优势,引进一批部队退役人才参与教学和管理,通过组建大学生军训教官队,进行新生军训,移植军队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创建了军魂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方式。目前,学校军训教官队共1893名队员,在校内执教军训新生10万余人,队员中280人光荣入党,近200名为入党积极分子,800多人次在校内外受到表彰和奖励。队员在校期间是优秀的学生骨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同龄人教育同龄人、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特殊作用。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由于教学改革覆盖面广、内容多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还需继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深化。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坚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加大了资金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在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3、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校目前在校区分散、重复建设、成本增加、资源闲置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尤其需要加快进行。

4、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专业评估、课程评估体系尚未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调控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二)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扎实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完善修订课程建设规划,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共建专业和课程,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推进学生互换、课程互换、学分互认等实质性项目建设,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校“十二五”师资发展规划,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快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的人才理念,政策上倾斜、投入上加大、制度上完善。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摆在学校各项工作更加优先位置,全面提高师资整体质量。

3、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结合学校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组织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科学分析、讨论、论证,明确思路,合理调整校区整体功能,改进完善分校区管理的模式,重点建设英雄主校区,加快整合优化,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健全教学评估制度。

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完善自我评估机制,建立新专业建设定期评估制度,规范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评估、实验室工作评估等质量保障评价措施,增强教学工作自我建设、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整改的能力,高度重视学校教学状态的调查、分析研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参与国家的专业评估和工程认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理论与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质量保障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结  语

2012年,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学校顺利完成了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工作。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特色发展、服务地方为重点,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学校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将继续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做好六加强、实现六提升,扎实整改、切实到位,务实推进、取得实效的工作思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建设、加固整改成效、加速内涵提升,打造一流民办本科院校的升级版。

点击数:6581收藏本页